正宁皮影戏

文章来源:县政府办 作者:县政府办 发布时间:2014-07-24 阅读: 次    【浏览字号选择:

俗称“影子戏”。白天借日光演唱叫“日影子戏”,晚上借灯光演唱叫“灯影子戏”,操纵皮影人动作叫“挑线”。

正宁县皮影戏造型和陕西皮影戏一脉相承。影偶多用牛皮刻制,规格有两种:一种为“寸线”,高约20—30厘米;一种为“尺线”,高约36—40厘米。每件影人由头脸和桩桩(躯干和四肢)两部分构成,可按不同角色自由换头配合。影人的结构,大体分为头(帽子和头相连)、双臂、双手、上身、下身、双腿(双腿和双足相连)等11部分。在影人的胸部和双手系三根签子,即可操纵表演。“布景”、“道具”如车、轿、马、龙、桌、椅、金殿、宝帐、神架、变花等亦用牛皮刻制。舞台影幕叫“亮子”,宽约2.33米,高约1.67米,用纱罗或薄布制成,以日光或灯光照亮显影为戏。影戏班子一般由5—6人组成,他们吹、拉、弹、唱都能干,都是生、旦、净、丑多面手,一人能唱几口腔。演出剧种主要有秦腔、眉户、道情、弦板等。演唱剧目和大戏完全相同,能唱折子戏,也能唱本戏。整个箱具精致轻便,全副箱具一担挑,窑里院里都能唱,白天晚上都能演。

过去,皮影戏是祀神、还愿、喜庆时的主要娱乐形式,表达人们对吉祥平安的愿望和要求。许多村庄或农户在逢年过节、祈雨求福、欢庆丰收、新屋落成、婚丧嫁娶时,唱上几场皮影戏,大家一起热闹热闹。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唱大戏不方便,每年都要唱皮影戏,敬神祈福,活跃文化生活。

本县皮影戏最早由周家乡乔坡村邓老五等人去陕西长武拜师学唱。随后陕西邠县霍三雄,长武县赵牛娃、何庆平,栒邑县于娃等人,先后来本县各村演唱皮影戏,并收徒传艺。学艺的有周家村的穆建堂、李义清,榆林子镇来后子村的来雄雄、高官印,永正乡西堡住村的陆来性,山河镇王阁村的邓文焕等人。经较长时间的发展,影人刻制日臻完美,演唱人员不断增加,表演艺术逐步提高。除在当地各村巡回演出外,还远走宁夏、陕北演唱。皮影戏老艺人邓老五,双手能挑4个皮影人同时动作,技艺超群,堪称一绝。

建国前,乔坡杨庄娃、南住杨克启、下南坡头张同林就自制皮影戏箱具,自聘人员,流动演唱。至1949年底,本县有皮影队6家。建国后,周家、核桃峪、南住、长乐、后庄子等地相继组织过业余皮影戏演唱队。1962年,皮影队减少到3家。1964年,周家大队业余皮影戏演唱队代表本县参加庆阳地区皮影戏汇演,获第一名。1975年,仅存1家。1985年,有4家。1990年代后,本县再无皮影队。

(编辑审核:杨保卫)

上一篇:正宁生育习俗

下一篇:正宁戏班